今年上海車展的一大特點是:不論合資還是自主品牌,重點都轉移到電動化賽道,一大波全新電動車出現(xiàn)在車展上。在燃油車時代,選車很簡單,看發(fā)動機、變速箱、底盤,三大件決定了一臺車的駕駛體驗。那么電車時代選車,我們要看什么?答案肯定不是冰箱彩電大沙發(fā),而是架構和三電系統(tǒng)。

自上市后首次在公眾場合亮相的,可以說是電車駕趣的最佳典范。探索P7駕趣基因,硬核的架構和三電是關鍵。
架構決定上限,駕趣從此不同
P7基于云馳智能高效純電W架構打造,就和廣汽本田油車所采用的HA架構一樣,具有高剛性、低重心、輕量化的優(yōu)勢。

高剛性車身意味著車身具有更強的抗扭剛性,讓車輛在高速過彎時更穩(wěn),操控極限更高。事實上P7的車身扭轉剛性達超4萬牛·米/度,不僅安全性更高,操控性也更好,拿下了2024“CCB十佳車身”榮譽。純電W架構意味著更合理的車身布局,P7將電池平鋪在底盤,重心比燃油車更低,過彎時更貼地,駕駛更穩(wěn)。P7針對車身做了很多輕量化設計,讓電車也能保持靈活操控,不會因為電池重量影響駕駛樂趣。
同時P7還配備了ADS自適應懸掛系統(tǒng),能智能識別路況,自動調整懸掛軟硬,無論是城市通勤還是高速轉彎,都能帶來恰到好處的駕馭體驗。
三電系統(tǒng):續(xù)航、性能、穩(wěn)定,一個都不能少
如果說架構是基礎,那么三電系統(tǒng)則是電動車的“心臟”。只有心臟足夠強大,才能帶來人車合一的愜意駕駛體驗。

廣汽本田P7,三電系統(tǒng)向越級的高標準看齊。P7采用全球電池裝機量第一的寧德時代90度三元鋰電池,CLTC工況續(xù)航620/650KM,續(xù)航扎實不縮水。全新開發(fā)的“三合一 ”高功率驅動電機,電機單體最高效率97.5%,控制器效率98.5%,動力響應更快,能耗更低。而電控系統(tǒng)則基于本田F1賽事和i-MMD混動系統(tǒng)的多年經(jīng)驗打造,表現(xiàn)更加成熟和智能,動力輸出更線性,駕駛更跟腳。
F1賽車領銜,廣汽本田油電雙能齊驅
在這次的上海車展,廣汽本田帶來了全明星動力矩陣,從雅閣運動版到皓影e:HEV、從新型格到P7,全面代表著廣汽本田燃油、混動、插混以及純電產(chǎn)品。令人更為驚喜的是,廣汽本田純電旗艦車型GT也亮相車展,充滿視覺張力的外形設計讓觀眾眼前一亮。

而FB21賽車的空降,更是成為本田展廳的“精神領袖”,也預示著本田賽道技術對于民用車型的性能加持。

在廣汽本田看來,電車不只是代步工具,同樣可以充滿駕駛樂趣。通過賽道基因加持、W架構賦能以及高效三電系統(tǒng),廣汽本田打造出擁有極致駕趣的電動化產(chǎn)品,并向世人宣告了“累了啟動智能,快樂交給駕趣”智電新駕趣觀。選電車,就要認準架構強、三電穩(wěn)的廣汽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