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4日,《汽車K線》統計,18家中國主要上市車企/集團完成公布6月銷量業績,情況喜大普奔。
在以舊換新和價格戰激烈程度可能降低的促進下,有13家車企銷量業績6月保持同比增長,但部分企業同比增速不及行業平均水平(中汽協數據為13.8%);如長安汽車、北汽集團和賽力斯同比增速已經不及5%。
相反漲幅最高(超100%)的均出自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同比增長224%,零跑汽車和小米集團漲幅約為150%,兩家公司今年均推出不少有價格競爭力的新產品拉動銷量增長。
今年6月,有3家車企集團銷量突破30萬輛,有6家銷量突破20萬輛,10家超過10萬輛。
其中,比亞迪以不到2萬輛的優勢,領先上汽集團,位列第一。不過,上汽集團聯手華為打造的尚界即將推出,屆時中國汽車銷量第一寶座歸屬,仍存懸念。
雖然蔚來銷量不到2.5萬輛墊底,但實現同環比銷量雙增長。而隨著L90和換電模式得到行業巨頭支持,蔚來也許仍有未來,就是如何讓“干凈的虧損”降低或者說扭虧,才是蔚來的當務之急。
在銷量前十的車企集團中,8家銷量保持同比增長,其中吉利汽車集團以42.12%,增幅第一,回歸一個吉利后,表現出強勁的增長。
相比之下,前十名中僅東風汽車集團和廣汽集團銷量同比下滑,但兩家公司環比銷量增長,有企穩筑底跡象。
從18家車企集團總體來看,則有4家同比下滑,其中降幅最大的為理想汽車,6月銷量僅約為3.63萬輛,同比減少24.06%,環比減少11.2%,跟曾經直逼6萬輛相去甚遠;與汽車成為18家主要車企集團中,僅有兩家同環比均出現下滑的上市車企。
不過,理想汽車純電動產品即將投放市場,而江淮汽車有華為尊界背書,情況也有可能會扭轉。
作為最近幾年最火的造車新貴,小米集團旗下同比雖然高增長,但顯然沒有按照雷軍設定好的路線發展,因為過度營銷和重大交通事故影響,其環比繼續下跌,至2.5萬輛。
然而,不用懷疑的是,當一款“3分鐘訂單28.9萬輛”,“創中國汽車工業歷史”的小米YU7發布后,小米集團汽車銷量必然會暴漲,但能夠真如網絡曬單明年提車,就很難說。
畢竟,從最近資本市場表現來看,經歷資本造車熱潮洗禮后,投資人開始對企業自身和產品硬實力重新錨定價值。
進入7月,中國汽車以舊換新政策邊際效應遞減已經是大概率事件,如何降低價格戰對行業健康發展的沖擊,顯然比規模擴張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