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Bimmer,大家好,我是來自廣東的“M”,一個在都市叢林中“披荊斬棘”的創(chuàng)業(yè)者。白日西裝筆挺,在高樓林立的鋼鐵森林中為理想搏殺;夜晚卸下盔甲,駕駛著穿梭于城市霓虹與蜿蜒盤山之間。6系GT之于我,不只是交通工具,更像是一個沉穩(wěn)的伙伴,在喧囂與沉靜之間,帶我找回生活的本質(zhì)——盛大的旅程。
一、車輛信息
今天我來分享一下已經(jīng)停產(chǎn)的6系GT(G32)的使用心得和升級心得,我是如何從喜歡這臺車到愛上這臺車的。
這臺6系GT大旅行家版本購于2019年,當時落地是70W+的價格,再對比這兩年的6系GT價格,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被收割的韭菜,反而是早買早享受——畢竟,有些體驗,是需要時間去沉淀、公里數(shù)去丈量的。
如今,她已經(jīng)陪我走過了127,555公里,回頭看看這六年,身邊的座駕來來去去:凱迪拉克SRX、CT6,奔馳E,還有陪伴我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凱美瑞(XV40),最后留下來的只有這臺6系GT,因為論駕駛的純粹、旅途的默契、機械的美感,還有那大溜背、小鴨尾、無邊框車門,以及寶華韋健音響等等,能讓我感到人車合一的,只有她。
二、購車歷程
決定入手6系GT那陣子,手頭已經(jīng)有一臺奔馳E了。這是一臺氣質(zhì)很好,開出去體面得體的車,但開著開著就覺得,總缺了點“靈魂的反饋”。E級太偏商務,太講規(guī)矩,像極了西裝革履,卻從不越軌的職場老干部。于是那天黃昏,陽光落在展廳玻璃上,我第一次看見6系GT的側顏,想起那句“5系給家庭,7系給事業(yè),6系才是留給自己的浪漫”,心里就有了決定。從看配置到下訂,前后不過一個下午,沒有過多比較,沒有猶豫拖延,就像遇見對的人,一切順理成章。
三、設計語言
在我心中,6系GT就是最美轎跑,沒有之一。大溜背的線條一氣呵成;小鴨尾的造型不張揚卻足夠性感;
無框車門帶來的儀式感與美感,每次開關車門都忍不住回頭看多一眼;
還有那組立體切割尾燈,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優(yōu)秀的汽車工業(yè)設計”。
唯一的遺憾,是那張“太理性”的前臉,和5系幾乎一模一樣,如果能換上一套Alpina的設計語言,哪怕只是格柵細節(jié)的雕琢,這位大旅行家的顏值就堪稱完美了。
四、配置
16向電動調(diào)節(jié)的Nappa真皮座椅,兼?zhèn)浜廊A與舒適,加熱、通風功能一應俱全;
HUD抬顯的信息簡潔干練,駕駛視線更純粹;5AU自動駕駛輔助系統(tǒng),是忙碌城市通勤中的“左膀右臂”;
寶華韋健的音響系統(tǒng)更是讓我每次長途駕駛都像在進行一場專屬的Live演唱會。
后期還加裝了一個“紳士按鍵”——可以直接通過主駕控制副駕座椅位置,實用又優(yōu)雅。
很多人覺得奔馳的氛圍燈更加豪華,我卻覺得6系GT的氛圍燈更像是一位懂分寸的陪伴者——不喧賓奪主,不搶駕駛視線,卻在你放慢節(jié)奏、靜靜欣賞內(nèi)飾細節(jié)時,悄悄流露出那份低調(diào)的浪漫。
夜晚一人開車回家的路上,光線恰到好處地鋪在中控與門板上,像是一杯剛剛好的微醺。她不會主動驚艷你,但總能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把你溫柔包圍。
五、空間
作為行政級別的中大型轎車,6系GT的后排空間給到了接近三拳的距離,頭頂空間沒有因為溜背造型而顯得局促,搭配上后橋空懸,讓每一位乘員都享受每一次“盛大的旅程”。經(jīng)歷過五次超數(shù)千公里的4-5人自駕游,6系GT出色地承載了每一位乘客的身體,確保他們不會舟車勞頓。
六、升級
6系GT原廠就已經(jīng)是一臺非常出色的,可她也確實不夠鋒利、不夠有性格,于是我開始琢磨:能不能在不違背她原廠定位的前提下,讓她多一點性格?三年質(zhì)保期一過,我終于可以動手了。不是一時興起,也不是一口氣堆配置,而是我和師傅一起,花了兩年時間,按照既定的技術路徑,一步一步推進,每一步都經(jīng)過嚴謹判斷和充分溝通。
首先從動力系統(tǒng)開始,刷寫了BM3二階程序,配合 BMC高濾和HKG高階火花塞,馬力從原廠258hp提升到300hp左右,加上后續(xù)的一系列升級,目前理論馬力應該是330+hp。體感推背感直接、線性且持久。
為了防止高負荷下寶馬原廠的塑料進氣管爆裂,同步更換了 FTP全鋁制進氣管與渦輪增壓管。
但光有動力是不夠的,變速箱的邏輯也要跟上腳步。師傅特調(diào)了一版 xHP 程序,讓采埃孚8AT迸發(fā)出更有駕駛熱情的狀態(tài)。舒適模式下幾乎察覺不到換擋的存在,城市通勤的時候,每一個朋友都覺得這是一臺電車;運動模式則降檔干脆、響應及時,給足駕駛信心。為了保障整個動力系統(tǒng)的潤滑效率,我也一并使用了 MOTUL 300V雙酯基賽車級機油,在高溫和高轉環(huán)境下依舊保持油膜穩(wěn)定、聲音細膩。
動力鏈打通之后,接下來是行走系統(tǒng)的強化。輪轂升級為 BBS RIS。
搭配 BONOSS螺絲,不僅提升了輪組整體強度,更降低了簧下質(zhì)量,當然更多的還是為了好看(畢竟顏值即正義)。
換輪轂的同時,也換上了街胎中的王者——米胖子PS4S,這一套的干濕地抓地都非常優(yōu)秀,同時也兼顧了舒適性,相比于原廠的防爆胎,胎噪跟舒適提升了不是一星半點。
剎車系統(tǒng)同步升級為 AP Racing 9560,配合 HAWK剎車皮,線性提升制動力的同時,也確保長時間激烈駕駛不會出現(xiàn)熱衰減現(xiàn)象。
考慮到升級后的機艙熱負荷,以及廣東“熱死人”的夏天,進一步升級了冷卻系統(tǒng)。更換了 SSR大水箱和CR Racing副水箱,使用VP Racing定制冷卻液。
高溫天氣跟激烈駕駛下的機艙溫度得到了保障,雖然這中間還是逃不過B48全套水管更換的命運。
有一天深夜,師傅打電話給我,給我科普了Torsen LSD限滑差速器,最后耐不住師傅的“專業(yè)輸出”,那就上吧。這可能是全國極少數(shù),甚至唯一一臺加裝LSD的6系GT。它的作用,不是為了漂移,而是為了讓后輪在復雜路況下的動力分配更加聰明。加裝之后,在彎中加速或連續(xù)變線時,體感尤為明顯,LSD會幫你牢牢咬住每一個出彎點,讓這臺大車開出小鋼炮般的靈活感。
關于排氣,我和師傅面對各種品牌前后商量了大概一年都沒有下定(其實是小金庫余額不足)。在刷二階的時候先升級了 LINKPOWER頭段。
最后頭段上了一年后,才升級了VELENO中尾段和MP尾嘴。為了讓這臺6系GT能獲得精準的排氣背壓匹配,師傅專門與VELENO工程師進行溝通,討論背壓容忍與流速算法,這也是VELENO首次針對6系GT進行中尾段定制。不是兼容安裝,而是參數(shù)級別的量身設計。在更換排氣的同時,我也順勢升級了定制版點火線圈,進一步強化高轉狀態(tài)下的點火效率與穩(wěn)定性。
最后,是最讓我糾結,也最耗時的工程——懸掛。
之前一直沉迷于空氣后懸的舒適感,甚至考慮過升級魔毯,但是師傅一直在和我拉扯,一直給我種草KW V3,但我還是害怕犧牲舒適性(怕被家人嫌棄車子太顛簸、太硬),而沒有選擇升級。終于在今年年初,由于空氣后懸的二次罷工(之前已經(jīng)修過一次),師傅給了我一個入門級的替代方案——換AGT,并同步安裝了HardRace可調(diào)擺臂。
這個工程,從調(diào)整到最終調(diào)教完成,師傅前后進行了十幾輪試調(diào),單單四輪定位就耗費超過6小時。師傅還專門與AGT的總設計師溝通了避震設定背后的工程邏輯,才最終確定現(xiàn)在這組參數(shù)——既保留一部分空氣懸掛級別的舒適濾震,又擁有多彎激烈駕駛下不散架的支撐反饋。
整個升級期間,還有許多不注意都發(fā)現(xiàn)不了的“心情件”,例如干碳鯊魚鰓;
干碳“翼上翼”;
隨處可見的50周年標等等,每一處升級都是心里馬力+1的結果。
也在這過程中,結交了許多天南海北的車友,完成了無數(shù)次相談甚歡的“面基”,最后都成為了好朋友。
七、給車友們的升級建議
如果你也在考慮升級自己的6系GT,或者其他愛車,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說:升級不是一次購物清單,而是一場對自我駕駛需求的深度對話。
別急著堆配置,先問問你自己:你想讓車變成什么樣?你最在意的是哪一部分?是更快的動力響應?更清晰的路感反饋?還是日常通勤與暴力駕駛間的無縫切換?
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位值得信賴、長期合作的師傅,比你買多少高端件更關鍵。調(diào)校是藝術,不是堆料;統(tǒng)一風格的調(diào)校,才是“改裝車”的靈魂。
此外,一定要尊重車輛的基礎構造,尤其是像6系GT這樣本身設定比較偏舒適巡航的行政車型,她注定不是賽道悍將,也不需要成為一臺暴力機器。這臺車目前的狀態(tài),越來越接近我心中的那個標準:
不只是快,而是好開;不只是野,而是順;不只是獨特,而是真正屬于我。這是新能源時代最后的浪漫,未來不管身邊的座駕怎么變,這臺車始終都會在我的車庫里面。
最后一句話送給所有準備上路的人:
“真正的升級,不是為了他人的眼光,而是讓她在每一腳油門、每一次旅程里,與你默契如知己,始終懂你所向,懂你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