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信部發布《關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情況的公示》,對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申請進行核查,并公布情況。
結果顯示,包括奇瑞汽車在內的多家(上市)車企,在2016~2020年,涉嫌不當申領8.6億元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奇瑞汽車正在謀求港股IPO。
過去五年間,各車企共申報推廣新能源汽車7.58萬輛,申請補貼資金約29.3億元。但經審核,僅5.4萬輛符合條件,應清算補貼為20.7億元。
其中,奇瑞因申報材料不全或車輛數據未按要求上傳等原因,實際補貼金額較申請金額分別減少約1.4億元。
在2016~2020年實際補貼金額較申請金額減少約9704萬元。東風汽車等上市車企也將有不同幅度減少。
相比之下,引人注意的是,2020年特斯拉首次參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該公司申報推廣的車輛為538輛,申請補貼金額約為1120萬元,均符合政策規定。
此次核減原因是車輛相關憑證不符合清算通知申報要求以及企業未按有關要求上傳車輛運行數據。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逼近700萬輛,全年有望沖擊150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
因此,從早期的先發展,鼓勵企業把市場做大, 到現在加強監管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也凸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成效,接下來如何保護這來之不易的行業,讓其合法合規發展,需要政府層面加強監管。
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國自2009年到2022年間推出大規模補貼政策,涵蓋純電動汽車、插電混動汽車等。政策取得顯著成效,今年新能源汽車逐月銷量已經與燃油車齊頭并進。
不過,2026年開始,購置稅補貼等政策可能退坡甚至退出,可能會給面臨市場壓力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帶來壓力。